包含学习通如何签到的词条

admin 1 0

  本文来源:北晚新视觉(takefoto2009)

  在古代,读书人要想改变命运,必须参加科举考试,而要想在科举中取得好成绩,同样离不开学校。在明清两代,当时的最高学府,就是人们熟知的国子监。对读书人而言,只要能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就意味着离仕途不远了。因此,国子监不管是在招生政策上还是入学后的管理制度上,都非常严格,极为重视教育质量。

  学生考勤严格

  每年积满八学分才能毕业

  

  国子监的学习内容以国学为主,明代的生员们进入国子监,依照成绩被分做三等,如果学生修习完《四书》的主要内容,便可以进入正义堂、崇志堂和广业堂学习。一年半之后,学业有成者可以进入修道堂和诚心堂学习。再过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便可以升入最高班级——率性堂了。

  进入率性堂之后,学生开始实行“积分制度”。其方法是每个季度的第一个月,“试本经义一道”,第二个月则“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第三个月则“试经史策一道,判语两条”。每一次考试优异者,给一学分,稍有欠缺者给半分,非常差的则不给分。每一年如果能够积满八个学分,便具备了“毕业”的标准,不及格者则要“留级”。

  洪武十六年(1383年)出台了“画圈积分制度”,即学生每出勤一天,便用红圈在考勤本自己的名字下画一个红圈,如果缺勤则用黑圈表示。圈够七百个圈,方能够有升入率性堂的资格。

  教师待遇优厚

  防暑降温取暖费一个不落下

  

  国子监严格的教学制度,背后有着朝廷优厚的待遇作为硬件支撑,从事教学及管理人员大致分为监事大臣、祭酒、司业等职位,每个职位的待遇都是相当优厚的。

  监管国子监事大臣

  这类官员一般都是兼职,本身有着自己的正差,对于国子监的教学管理等事务起到督导的作用。历史上大家比较熟悉的果亲王允礼、“刘罗锅”刘墉、“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均担任过此职。

  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的正牌校长,享受从四品待遇。月薪可达一百零五两银子,折合成人民币大概相当于今日的近两万元,除此之外还有公费补贴三两,相当于六百元左右。可谓是待遇丰厚。

  司业

  教学副校长,主抓日常教学以及学生考核工作,乾隆年间国子监设置有满、蒙、汉各一人。正六品待遇,月薪六十两银子,约合今一万元上下,另有公费补贴二两二钱。

包含学习通如何签到的词条

  监丞

包含学习通如何签到的词条

  德育副校长,主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出勤等。满汉各一人,正七品待遇,略低于司业。待遇和博士、助教(均为从七品,国子监授课教师)相同,每月四十五两银子,另有一两五钱公费补贴。

  学正、学录

  均为国子监授课教师,职称略低于博士、助教,享受正八品待遇,每月四十两银子,也相当于今日的八千元上下,另有一两银子的公费补贴。

  典簿

  人事、档案管理员兼财会,从八品待遇,每月四十两银子,一两五钱的公费补贴。

  典籍

  图书馆管理员,从九品待遇,每月三十一两五钱二分银子,一两公费补贴。

  除了基本工资之外,国家还会按照季节的不同给职员们发放防暑降温费和取暖费。其中防暑降温是以发放冰块为方式的,每年阴历的五月初到七月底,每天国子监都能领到七方冰块用以降温。而冬天则自阴历十一月初到正月底,每月发放烤炭四百九十斤。除此之外,如国子监后勤人员的口粮,教师们所用的笔墨纸砚,以及教师们的工作服等,均由国家按所需提供。

  学生每月有补助

  冒名签到古今同

  

  值得一提的是,自雍正年间始,国子监还发放给内班学生“膏火银”(外班学生发放“衣服银”)。这些膏火银每月发放时,都要点名领取,日期定在每月十五日“大课”的这一天,这实际上也是老师查考勤的一种方式。如果你不来参加月考,这个月的膏火银就要打水漂,而且你还要接受“记过”处分。这一招也是“算你狠”,如果三次不来参加月考,你便会被学校除名。

  不过如此严格的制度照样有人敢于“以身试法”,其手段和现在的大学点名找人替补如出一辙。道光年间便曾经闹出一个笑话,国子监领导点名点到率性堂内班监生“范建中”时,有两个人同时喊到 (⊙﹏⊙ 据说当过老师的看到这都笑了),这下子麻烦大了,当时领导便责令率性堂教师追究此事,经查两个人都不是被点的本人。其中一个叫吴植之,一个叫汤世绾,都是来替范建中冒领膏火银的。结果不但膏火银没有领到,三个人还同时都被国子监开除了事 (惩罚比现在可严格多了)。

  留学生要学汉语和满语

  交趾巷、安南营是聚居地

  

  明代北京地图 :交趾号

  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从全国各地选拔上来的监生以外,明清国子监中还曾有过来自琉球(现在的日本冲绳)、安南(越南)、暹罗(泰国)、朝鲜、俄罗斯等地的留学生。这时朝廷要专门为这些远道而来的留学生们配备相关教师,以教导学习通如何签到他们汉语和满语。这些学生在京城也需要择地而居,因此在国子监周边就形成了如交趾巷(今公益巷)、安南营(今民安街)等地名,而无论交趾或安南,都意味着这里曾经是越南留学生的聚居区。

  今天我们有请——

  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馆长 吴志友

  

  为我们讲述国子监的故事!

  

  这里是北京

?

  两座古建筑,为何被视为一馆学习通如何签到

  教学课本,为何非要刻碑“留念”?

  游客尽情提问,

  “古代学生都学什么?”

  “他们就业情况怎么样?”

  馆长一一解答

  “这有一张课程表”

  《这里是北京》即将播出《孔庙国子监里看传奇》

《这里是北京》

播出时间:10月10日 22:40

联系我们!

《这里是北京》

标签: #学习通如何签到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