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关注我们
?“第一缕阳光”是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绍兴学习通寒假阅读答案的公众号,我们坚持推出原创内容,为您提供有温度、有深度绍兴学习通寒假阅读答案的专业阅读。同时作为全国中小学校长的交流平台,欢迎大家多多发言!
寒假即将到来,对于不少中小学生来说,既非常期待假期,又对假期五花八门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感到颇有压力。学校如何设计更有效、更有价值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任务?我刊微信公众平台“第一缕阳光”(公众号:alivesunshine)微友对此展开讨论。
@高天:作为父亲,每次看到孩子在休业式后带回来的一份长长的社会实践活动任务单,总感到有些头痛。一方面,要将学科作业、社会实践和家庭的原有计划等协调好,就不是很容易的事。另一方面,有些社会实践的任务让人感觉并不太合适,比如为了应景而布置了太多各式各样的网上作业,或是经常会有“给父母洗一次脚”等任务。
@晨钟暮鼓:教育者需要消除一种恐惧心理,就是一旦孩子不在自己的视野内就不安心,这种心理往往会导致孩子的假期被作业填满。设想一下,成人的假期被排了各种计划,还能过得“愉快”吗?假期社会实践任务可以理解为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学生假期生活的一种科学指导,出发点固然是好的,但是“疏疏朗朗”的安排表也许更符合孩子自我调整、自然生长的需求。
@李玉洁:活动的设计不必生硬地制造情景,植入理念。像感恩教育,完全可以润物无声地融在家人一起参与的实践活动中,融在和社会的近距离接触中,“氛围”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环境。
@尹馨:活动的设计可以更具有趣味性。随着社会交通越来越便捷,假期正是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甚至“行万里路”的好时机。有的地区给中小学生发“护照”,学生拿着护照去当地博物馆等诸多文化场馆,可以盖到各场馆的“签证章”,这就使活动任务变得更有趣味了。寒假又正值新春佳节,通过摄影活动、年俗留影、老物件收集等,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传统习俗。开学以后,学校也可以有效地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并且通过竞赛、展示等方式反馈学生的完成情况,到位的反馈对活动的有效开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END·
第一缕阳光
内容来源:中国教育报2017年01月11日08版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
主编:齐林泉
策划:李萍
微信编辑:顾逸筠
微信号:alivesunshine
第一缕阳光
注重教育话题的温度与厚度
传递新思考、新维度
小故事折射大道理
小言论显出大境界
微信号:alivesunshine
郑重说明
本文版权归中国教育报校长周刊所有
文章仅供学习、交流、科研,不作商业用途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刊
转载需注明出处,并在转载中设置原文链接
联系电话:010-82296589
邮箱 :xiaozhangcn@163.com
交流QQ群 :188073450
标签: #绍兴学习通寒假阅读答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