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不会改变世界学习通登录查询,却能改变看世界的眼睛。
——乌拉
黑眼睛人文旅行
小众轻奢的定制旅行服务公司。
一个随时上路,随时出发寻找世界的人,皮肤没有想象的黝黑,可是乌拉的手确实是够黑,手掌有着深深的手纹。说起话,手臂会不自觉摆动,有种演讲家的感觉。笑起来,眼角还有些皱纹,看上去一个有些粗犷的汉子,说起话来,却是温文尔雅。
乌拉,黑眼睛人文旅行的创始人,一个走过万千山河、见过世事迥异的80后,一个复旦法学毕业的研究生,舍弃律师前途在路上的追梦人,在这个世界闯荡着,分享着。
“我不想做学佛之人,而想做一个佛学大师”
“从2006年左右,登雪山的那一队人,除了转行的,都死得差不多了。”说这话的时候,乌拉有种不以为然,看淡生死的感觉,他曾经也跟人拴在一条绳子上登雪山。
未去过拉萨的人,对那里充满了无限向往;未看过山川大地的人,永远受到臆想美景的诱惑。对拉萨,很多人都有想象在那里,那里的佛教文明,那里的蓝天白云,那里是一个有信仰的神圣地方。
乌拉说他去过拉萨一百多次了,觉得拉萨是人类精神的源头,对拉萨有独特的情节,也曾碰到佛学大师,但是语言成了沟通的障碍。
“我不想做学佛之人,而想做一个佛学大师”,乌拉引用梁启超的一句话说,“如果进入到一个有信仰的状态,就无法去研究,因为信仰就要求人去彻头彻尾的相信。”
“都说转山转水转佛塔,现在大部分拉萨年轻人都不信佛,反而内地的这种信佛的风气越来越重。”乌拉说。
对于信仰,关于佛学,乌拉有自己的思考。对一些朋友他也会问,你信的是什么?你在修什么?这些信仰,修行给你带来了什么变化?可是,很少有人能真正回答出来。
曾驾车五万里,寻找人类文明和自然的源头,对于人文的探寻、佛教的历史、现在社会的思考,从未停止。
旅行不会改变世界,却能改变看世界的眼睛
说起黑眼睛人文旅行,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顾城那首经典的《一代人》。但是乌拉说学习通登录查询:“我更喜欢康德的一句话,‘人不是工具,而是目的’。我们要做的是与对的人,在对的时间,去对的地方,做与心灵有关的事情。”
有多少人有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冲动。又有多少人,面对现实,摸了摸自己的腰包,看了看自己的时间安排,陷于“钱包那么小,哪也走不了”的自嘲,然后埋头于无奈的纷扰中。
很多人都有一个旅行梦,一个属于背包客的梦想。但是现实面前,梦想显得微不足道。看上去是金钱、时间、家庭等限制了我们的脚步,实际上是勇气。
“我只是比你们更勇敢一点,放弃的多一些而已,你们也可以去走遍想去的地方。”乌拉说起朋友的羡慕,觉得生活有无限可能,取舍而已。
刚从西双版纳回来的乌拉,在那里拜访了同是复旦毕业,如今选择在西双版纳归隐的朋友,感触颇多。“他在那里有茶山,盖了房子,朋友来可以喝茶、喝酒,如果不要求大富大贵,这样的日子也很舒适。”
生活的可能性不只是每天的两点一线,还有很多意想不到。乌拉说:“我遇到的有哈佛回来养鸡的,做独立写手的,边玩边做代购的,还有义工旅行。”
“以前对很多事情不懂得理解,现在我觉得即使不理解,至少我会试着尊重。”由最初的热血青年,到经历了无数的人和事,看到世间的悲喜,人性的善恶,乌拉将走过的路化为对这个世界的感悟。
“行万里路容易,读万卷书却成了最难的事情”
从祖国的山川河流到历史的探索,名人的评述,国家的发展,宗教文化的了解,乌拉跟笔者娓娓道来,“除了工作和陪家人,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看书。”
高考时,乌拉的成绩在全市排名前四,说到这里,他还带有一些自豪的笑意。学霸的他提前录取,阴差阳错成为理工科学生,但是对人文更感兴趣的他却也将图书馆里文学和历史类的书籍看了一半。
每到一个地方,除了实地考察,事先感受当地的文化,乌拉还会翻阅大量的资料去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遗留的人文地标。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容易,行万里路难,而乌拉认为,“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行万里路容易,可是读万卷书却成了最难的事情。”
“元旦要到元阳拍一部当地的梯田和人文片,过年准备去贝加尔湖探一下路。”说起来匆忙行程,不知有多少人对这些未知的景色神之向往。然而见过无数叹为观止的景观的乌拉说:“我现在对风景并不痴迷,开始因为某个人而对某个地方充满期待。”
除了作为一个在路上的旅行者,他还是一个写作者,在蚂蜂窝网有自己的专栏,用一种魔幻的手法阐释路上的人生世界。
2012年到2014年三年的时间,从内蒙古到新疆、青海、甘肃、西藏、四川,几乎每个省的小县城乌拉都开车走过。“超级累”,这大概是包括乌拉在内每个创业者的心声。
以前最多在上海呆三个月,现在有了家庭的乌拉,尽量选择留在上海多陪陪家人。
“生活超过一年的城市都有七个,内蒙古鄂尔多斯,河南焦作,大连,山西……”家乡在乌拉的心中不知道在哪里,也许在上海,也许只存在他的心里,而他将自己定义为“城市游牧者”。
标签: #学习通登录查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