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概说学习通答案(概述汉书的思想内涵)

admin 5 0

  中国古代婚俗古时候,“婚姻”二字写作“昏因”。男子在黄昏时迎接新娘,而女子因男子而来,所以叫做“昏因”。婚姻两字,古代写作“昏因”,“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男以昏时迎女,女因男而来。嫁,谓女适夫家;娶谓男往娶女。论其男女之身谓之嫁娶,指其合好之际,谓之婚姻”,

  宋仁宗时期让男子十五岁娶,女子三岁嫁;明太祖规定男子十六岁而娶,女子十四岁而嫁到了法定年龄不嫁人的女子,那是要罚款的。

  汉书概说学习通答案我国古代其实是一个“早婚国家”,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是男20岁、女15岁。

  但各朝代略有不同,比如唐代,男15岁、女13岁以上;明代,男16岁、女14岁以上。据《梁书·张缅传》和《周书·城冀传》记载,梁高祖的四女儿富阳公主和北周高祖女儿平原公主都是在11岁就出嫁了;汉昭帝8岁继位,娶了刚满6岁的上官安女为皇后。

  《汉书·惠帝纪》中就明文记载:“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五算”就是罚她缴纳五倍的赋税。其实,中国古代早婚的现象也很严重,宋代曾有“凡男年15,女年13,并听婚嫁”的规定。

  《周礼.地官.媒氏》:"规定,男不超过三十而娶,女不超过二十而嫁。统治者为增殖人口,多征赋算,或为及早承断帝位,传宗接代,往往下令民间早婚,并亲身实行之。

汉书概说学习通答案(概述汉书的思想内涵)

  民间从增添家庭劳力,保证财产后继有人等因素考虑,也普遍实行早婚。各代,早婚从未得到真正的控制,因而童幼许婚、指腹为婚等成为普遍的事实。

  汉代王吉、宋代司马光曾对此提出严厉批评,指明其危害。据统计,历代婚龄如下。

  战国齐桓公令:男三十,女十五。

  战国越王勾践令:男二十,女十七。

  汉惠帝令:女十五。晋武帝令:女十七。

  北周武帝令:男十五,女十三。

  唐太宗贞观令:男二十,女十五。

  唐玄宗开元令:男十五,女十三。

  宋仁宗天圣令:男十五,女十三。

  宋宁宗嘉定令:男十六,女十四。

  宋司马光《书仪》:男十六,女十四。

  宋朱熹《家礼》:男十六,女十四。

  明太祖洪武令:男十六,女十四。

  清《大清通礼》:男十六,女十四。

  事实上,汉昭帝八岁继位,时上官后才六岁,十岁时册立为皇后;昭帝死,皇后才十四五岁;汉平帝九岁继位,权臣王莽以九岁之女嫁他为皇后。

  民间,早婚之俗一直为历代所崇尚。汉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十六知礼仪,十七遗汝嫁。"

  《汉书.王吉传》:"世俗嫁娶太早,未知为人父母之道而有子,是以教代不明而民多夭。"

  南朝梁武帝《河中水之歌》:"莫愁十三能织绮,十四采桑南陌头。十五婚为卢郎妇,十六生儿字阿侯。"

  唐李白《长干行》:"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宋司马光《家范》:"及其长成,或不肖无赖,或身有恶疾,或家贫冻馁,或丧服相仍,或从宦远方,遂致弃信负约,速狱致讼者多矣。"

汉书概说学习通答案(概述汉书的思想内涵)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分布各地的众多民族,酝酿了丰富多姿的民间酒俗。有的酒俗留传至今,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土藏酒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着我们自己的文化,种在土里的酒汉书概说学习通答案!彰显你的品味,有兴趣的加我15608,

  525253,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标签: #汉书概说学习通答案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